1000款禁用黄免费a尿道口,二次元黄禁用免费入口免费,水蜜桃一区一一区三区在线看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 Mon, 02 Sep 2024 10:51:49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1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wp-content/uploads/2021/11/cropped-校徽-32x32.png 心理健康 – 定西市第一中学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 32 32 校医有约┃我校举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校医合作签约仪式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62975 Mon, 02 Sep 2024 10:51:44 +0000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62975 为全面加强新时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建立健全校医心理健康工作协同机制,2024年9月2日上午,我校与定西市人民医院校医联盟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校医合作签约仪式在办公楼大数据中心隆重举行。

定西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世宏,学校党委书记刘顺义、校长李爱军、副校长张小兵,双方相关科处室负责人、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签约仪式。

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负责人刘倩老师从组织架构和制度保障、课程体系、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心理咨询与辅导、校家社协同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情况。

李校长对市医院加盟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重视、家长关注的一件大事。学校一方面要弘扬奋进、苦读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培养健康、快乐的身心。在进一步落实好甘肃省教育厅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若干措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五育并举”和“健康第一”理念,以课程资源建设和高质量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实现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协同,筑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屏障,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王世宏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市医院临床心理卫生科的相关情况,并从心理问题高发、发病比例升高、青少年心理突出问题等三个方面做了解读。他表示,市医院高度重视此次校医合作,已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制定校医心理健康工作合作实施方案。今后,市医院将积极对接各项校医合作相关活动,为学校培养更多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才,科学指导我校相关教师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李校长和王院长分别代表学校和医院签订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校医合作协议书。

我校与定西市人民医院建立医校联盟,从“医教结合”着手,从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完善医教结合工作机制、提升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开展危机处理试点探索、打通就诊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持续完善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必将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危机识别精准度、干预有效性、转介顺畅度。

让我们共同当好孩子心灵的摆渡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

签约仪式前,市人民医院的领导、专家还实地参观了我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详细了解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心理课程和活动的开展情况。

(撰稿:陈晓东 审核:张小兵 监审:肖进雄)

]]>
世界精神卫生日,让我们共同关注心理健康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55871 Tue, 10 Oct 2023 09:12:04 +0000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55871 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确定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重视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不加以干预,任由其慢慢累积,很可能会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迫在眉睫。

(撰稿:刘倩 审核:张小兵 监审:肖进雄)

]]>
拥抱情绪 悦纳自我 心向未来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52989 Thu, 25 May 2023 11:41:54 +0000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52989 ——我校开展5.25全国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

每个人都是一本丰富的书

翻开的每一页都是惊喜

爱自己

“阅读”自己

勇敢做自己

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日,为营造积极阳光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树立正确心理健康观,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我校开展了“拥抱情绪,沐光成长”系列活动,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反响。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传递爱与希望

5月22日,各班以“拥抱情绪,沐光成长”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们通过讲述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让学生明白爱不仅会是包容,亦是接纳,更是理解。

寻找100件生活中的小确幸

为了充分发挥小确幸的心理疗愈功能,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寻找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美好时刻,重温内心的喜悦和快乐,重温幸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认识到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它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和态度。引导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积累小确幸,积累美好时刻,使学生能够通过源源不断的幸福感来治愈自己,使其拥有更强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手绘T恤集市,关注心灵成长

在“拥抱情绪,沐光成长”系列活动中,还有一个特别环节——手绘T恤集市。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创意,亲手将自己喜欢的图案用画笔记录在T恤上,在学校启智楼前进行展览。每一件手绘T恤都饱含着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学们在绘画中放松身心、释放压力、表达情感。

发放心理调适手册

活动发放的心理调适手册聚焦睡眠管理、深度放松、认知管理、情绪管理、高考调试指南五个方面,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全方位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主动拥抱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习惯,从而不断强化学生自我心理建设能力。

此次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对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提高心理建设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丰富了我校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心理调节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爱自我。

“发光”不只是太阳的权利,你也有。

5.25,我爱我,拥抱情绪,沐光成长。所遇一切皆为美好,让我们一起相遇一中,与夏日阳光来一场难以忘怀的邂逅吧!

(撰稿:刘倩 审核:陈玉琴 田永强 监审:肖进雄)

]]>
5.25关爱心灵,拥抱阳光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41309 Fri, 27 May 2022 01:40:40 +0000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41309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

——毕淑敏《你要好好爱自己》

5.25是我国心理健康日。5.25 取谐音 “我爱我”,意为要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此节日的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为了树立健康心理的理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心理咨询室举办主题为 “5.25关爱心灵,拥抱阳光”的活动,旨在迎接“5.25”心理健康节的同时,通过形式生动、内容多样的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理念和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调适心境,舒缓心理压力,鼓励学生走入阳光、走向运动场,通过积极健康的课余生活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书签就是这样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是思维与创新碰撞的火花,是内心世界的象征,是中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认知的过程,更是内心状态的一种外化与投射。通过DIY书签,反映出同学们对个体、社会的正确认识,展现出内心期待的美好,为手工创作赋予自己的的情感和思想。

“我的朋友圈”活动也深受同学们喜爱,在课余时间充分表达了心中所思所想,身边的同学也真诚评论,对于朋友圈的困惑留下自己的建议,对于朋友圈的美好留下暖心回应。在同学们相互的分享中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有自己面临着的困惑和问题,事实上我们身边的同学都遇到相似的烦恼,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同时我们也集思广益了应对技巧。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所有的努力都会成为精彩高中生活的铺垫。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对增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提高动手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丰富了我校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心理调节能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成长带来风霜雨露,学会关爱自己,热爱生活,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撰稿:刘倩 审核:陈玉琴

]]>
疫情之下,建构心理防疫线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39301 Thu, 07 Apr 2022 07:36:36 +0000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39301 面对疫情,我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应激反应疫情出现后,大部分人都会产生适度的焦虑、紧张等情绪,这是正常的。

但有的人会“心理反应过度”,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出现一系列心理、身体和行为反应,影响生活。

一、应激状态下,我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

可能会出现焦虑、烦躁、恐惧、害怕、疑病、抑郁、悲观等,怀疑自己被感染,反复想疫情问题。

二、应激状态下,我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身体反应

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紧;出汗或发冷;血压升高;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腹胀;失眠、作息异常;记忆力下降等。

三、应激状态下,我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和平时相比,不愿社交或者突然增加很多社交;情绪激动,容易与人争吵;持续关注疫情信息;过度警惕和担忧疫情;经常哭泣;反复洗手,吹毛求疵地要求别人做好防控工作;社交退缩,无法正常工作等。

(一)怎样判断我的应激反应是否过度了

1.连续3天或更长时间的睡眠困扰,如:入睡困难,多梦、梦魇等,明显的身体不适感。主要表现为身体紧张、不易放松、食欲不振,尿频、尿急、心慌多汗等。

2.在没有接触到疫情信息的情况下,自己不自觉每天反复回想(8 次以上,或者持续2个小时以上)与疫情相关的消息、视频,或脑中不断冒出相关的字眼。

3.容易受到惊吓,或者因为害怕,完全不敢看与疫情有关的新闻或相关信息。

4.反复回忆过去某阶段的痛苦经历。

5.明显的情绪不稳定,紧张、恐惧,或悲伤、抑郁,或容易发脾气。

6.出现冲动、攻击性、伤害性言语或行为。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向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寻求帮助。如果您没有出现以上症状,那么恭喜你心理调适的不错。与此同时,根据我们的心理状况不同也会长生不同的应激反应,这些都是正常的的心理保护机制。

(二)心理调适小妙招

1.保持平常心

疫情当下的心理变化是人由于内外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要意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这只是暂时的,并且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解决。

2.调整不合理认知

一个人的焦虑或恐惧等,往往不是事件本身造成,而是源于个体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当你不小心掉入这些陷阱时莫着急,可采用积极联想法进行心理疏导:

每天花 10~15 分钟进行 1~2 次积极联想,可以回忆自己生活中欢乐美好的时光、想象世界上宁静美丽的风景,将这些积极的内容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3.正确宣泄情绪

首先,学会表达,可以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或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其次,沟通交流,可以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有效沟通获取心理支持;最后,敢去求助,在情况严重时,要勇于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4.做有意义的事情

对抗失控感、焦虑感的最有建设性的做法是克服自己的恐惧,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能够去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做建设性的工作的时候,就能增强自己的力量,增加对环境的控制感。

5.如何应对焦虑和恐慌情绪

因疫情反复,如果你感到明显焦虑、恐慌,不妨尝试一下以下的方法:

(1)自我安抚的“蝴蝶拥抱”

第一步: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中指尖放在对侧锁骨下方,指向锁骨的方向。你可以闭上眼睛,或者半合上眼。

第二步:将你的手想象成蝴蝶的翅膀,像蝴蝶扇动翅膀一样,缓慢地、有节奏地交替摆动你的手,比如先左手,后右手。

第三步:缓慢地深呼吸,留意你的思想和身体感受。在这一刻,你在想什么?你在脑海中有什么样的景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样的气味?

第四步:观察你的想法、感受,不去评判它们。把这些想法看作天上的云彩。一朵云彩来了又去,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目送,不去评价它的好坏。

重复做6-8次“蝴蝶拥抱”。当你觉得身心平静下来后,放下手。

(2)腹式呼吸练习

第一步:通过鼻腔慢而深地吸气到肺的最底部,同时缓慢从1默数到4。在过程中,尽可能地把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把手放在腹部,当你吸气的时候,会感到腹部慢慢鼓起来。

第二步:屏住呼吸,慢慢地从1默数到7。

第三步:通过鼻腔或者口腔,缓慢呼气,同时慢慢地从1默数到8。如果需要更多时间,就数更久。

第四步:确定已经完全呼出气体后,再正常呼吸两次。

重复上述步骤,每次练习3-5分钟。

(3)正视让人担心的念头

第一步:区分自己担心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还是“不可解决的”。多关注可以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自己担心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吗?它发生的几率大吗?

第三步:如果担心的事有可能发生的话,我可以做什么应对它?

6.尝试用对待好友的方式和自己进行对话

第一步:想象假如你的好友在你面前,当他向你表达他的担忧和压力时,你会和他说些什么话来安慰他、支持他?

第二步:把这些话说给自己听。

7.如果你需要专业帮助,但不知道找谁时,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0931-4638858、0932-8269225

(撰稿:刘倩 审核:陈玉琴)

]]>
从14个角度看清心理咨询的全貌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18767 Thu, 18 Nov 2021 08:28:00 +0000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81/?p=18767 心理咨询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既神秘又令人害怕的,尤其是当你不知该期待什么的时候。神秘于,我们即将向心理咨询师说出的或许本来就是个秘密,从没有对谁说起过;害怕于,心理老师、心理医生这个词,让人觉得抗拒。去看心理医生就意味着自己被归为生病或者有问题的那一类,这是我们都想回避和拒绝的。

我们还会有一系列的担心,我要向一位陌生人说出秘密吗?TA会怎么看我?如果我们在校园里遇到了,该怎么向同学们介绍?就算这些都不考虑,我的问题多长时间能解决?一次?两次?如果我无法长期坚持怎么办?真的只是“聊天”就能解决我的问题?那我能否自己克服?

这些关于心理咨询的疑惑,也刚好是心理咨询师希望大家了解的。一起来看!哪些人算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是大众通俗的叫法。在行业内,有几种人属于“心理医生”的范围:

心理咨询师(counselor);

心理治疗师(psychotherapist);

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psychologist);

受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业训练的社工人员(social worker);

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

他们的区别是:

心理咨询师,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心理问题较轻的人,特别是不构成心理疾病诊断的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在婚恋、学习或工作、社交上遇到的一些情绪困扰。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心理咨询师在非医疗机构执业,《精神卫生法》出台后,心理咨询师不能对来访者进行精神科诊断和从事所谓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师,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心理问题较重但不是精神病的人,特别是已经构成一些心理疾患诊断的人,比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这些疾病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能觉察到自己有心理问题,并愿意寻求专业帮助。在中国大陆的“心理治疗师”一般在医院心理科工作,但是目前在卫生系统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设定,心理治疗师属于卫生系统的“技师”系列,与放射科技师类似。

临床心理学家,一般具有心理治疗的能力,同时做一些相关领域的科研。他们通常在高校从事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病理学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一些接受过系统心理治疗专业训练的医学心理学的教师也属于此类。

精神科医生,主要对严重的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进行药物治疗。他们其中较少的一部分同时接受过系统心理治疗专业训练,因此在精神专科门诊也从事心理治疗(受过严格心理治疗专业训练的精神科医生一般不给自己的心理治疗患者开药,或者会让其他精神科同事给同一个患者开药,严格区分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的角色)。

社工人员,是做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专业人员。在美国,家庭和婚姻心理咨询是起源于社工人员的。在中国大陆,接受过系统心理治疗专业训练的社工人员很少,一般分布在一些较好的社会团体、民政系统或非政府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这些“专家”如何介绍自己,只有受过专门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专业训练的人员才可以算做是“心理医生”。

BuzzFeed Health(机构)与三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学家(Stephanie Smith, Ph.D.,科罗拉多州的临床心理学家; Ryan Howes, Ph.D., 临床心理学家以及富勒心理学研究所教授; Lynn Bufka, Ph.D., 美国心理学会实践研究和政策助理执行理事),就“关于心理咨询,咨询师希望人们了解什么”这个话题进行了对谈。
以下是谈话内容:

一、心理咨询师不该给你建议

他们不会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做。“心理咨询的真正工作是让你更了解自己,改变你的思考方式以及你的行为方式,或是改变你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Smith谈道:“心理咨询并不是给一个好建议。“当然,心理咨询师可能会告诉你应对心理疾病(诸如抑郁、焦虑、双向障碍)的策略,然而真要具体到你个人生活的决定时,他们更像是一个促进者。“你确定你来做心理咨询是为了把做决定的权力交付给别人吗?还是说,你希望学会如何拥有这种力量?”Howes说。

二、他们大概也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我绝不会相信一个没有被治疗过的心理咨询师,”Howes说。根据这些专家所说,大多数心理从业者有他们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可能不是全程护航,但至少在职业生涯的某些节点上是有的。多数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甚至要求申请者有被治疗的经历,Smith说。

三、大多数心理治疗师不会开药给你

这通常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而不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Bufka说。

四、你不一定要被诊断为精神疾病才求治

一个常见误解是:“你必须得‘疯了’才要去做治疗。”Howes说。“人们之所以去做心理咨询的理由很多,跟精神疾病关系不大。即使你真的是因为精神障碍才求治,那也没什么好羞耻的。就好像你会因为其他任何身体状况而求助一样,你是去向一个专家寻求帮助。通常大家都在犹豫着要不要去做咨询,因为感觉正挣扎但又没有完全疲惫不堪,觉得还不需要咨询。“但如果你感觉被困住或被情绪淹没,或者你无法照你想要的那样正常生活,那么这是一个信号——你确实需要跟某人谈谈了。”Bufka说。

五、心理咨询师不会私下跟朋友谈论你

“首要原则是保密,”Howes说。“如果我跟朋友或家人谈论我的个案,我很快会失去我的执业资格。”但是,他们可能会就某些个案或延伸的主题,在由可信赖同僚组成的小团体中讨论。”

我们可能每周或者每月小组讨论一些困难的个案,然后从同辈中获得反馈,“Smith谈道。“虽然我们会讨论个案,但涉及的个案都会隐去识别信息。(譬如使用化名,改动个案中会识别个案是谁的一些信息)

六、心理咨询师不会在公共场合跟你打招呼

不用担心偶然在校园撞见他并听到“嘿,在咨询室外头见到你真高兴!”,然后恰巧你正跟朋友在一起。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不会在公共场合主动跟你打招呼,除非你主动发起。而且即使这样,他们也不会说自己是你的治疗师,除非你主动这么说,Bufka谈道。所以可以自在地打招呼,称他们是你的心理咨询师/瑜伽老师/邻居,或者干脆忽视他们。这个决定权在你,如果你担心的话,你也可以提前跟他们谈谈这个。

七、只是去做咨询并不必然会有帮助

心理咨询不是譬如你去医院看鼻窦炎,然后拿点抗生素就完事这样。它需要合作——它不是被动地坐着等待结果。

“当来访者得知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时,他们挺失望的,”Howes说。“他们想要心理咨询师问他们一打问题,就像一个寻宝游戏一样。”但是如果来访者已经做好准备并愿意讲述他们来做咨询的原因,以及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整个进程就变得更加的有效和协作。

八、心理咨询不必然需要长程的承诺

“我认为有时人们犹豫是否开始做咨询是因为他们觉得‘假如我去一趟,我就要被牵扯进来10年,并保持每周3次的咨询频率’,这感觉像是一个重大的决定。“Smith说。

然而心理咨询的长短以及频率是非常个人化的,它可以是一次的咨询,或长度为数月的咨询,或者更长的咨询,这取决于你正经历着什么,以及你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九、恰当的“匹配度”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你可以找全世界范围内最棒最具资格的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们不是很匹配,那么咨询将不会那么有效,”Smith说。“研究告诉我们,在咨询所有的差异变量(包括咨询的类型,咨询师的受教育经历,咨询时间的长度,等等)中,匹配度是咨询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匹配度是怎样的呢?是感到被倾听,被理解,以及被尊重。“咨询的体验并不总是有趣和享受的,”Bufka说。“但是在那个环境下,你应该感受到安全,被接受,被倾听,以及偶尔受到挑战。”

十、停掉咨询不意味着你不能回到咨询中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希望在咨询结束时,来访者能感受自己的自我功能有了提升,无论是在他们的关系上或者是在情绪上,又或者是在学习上,”Bufka说。“他们可以感受到自己正在为自身的价值做努力,而不是在症状中痛苦不堪。”当然,生活仍在继续,变化也如影随形,不是说你几年前感到好些了就意味着未来你就不再需要帮助了。“就像你还是需要去医院门诊一样,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需要一个支持性咨询。”Bufka说。

十一、如果你担心某些事情可能不妥

不是每个咨询师都对拥抱来访者持开放态度,但如果你真的感到很迫切地想这么做,那就别不好意思提出来。“来访者应该感到可以自由地说任何事情或者询问任何事情,”Howes说。“如果这是你所想,那你就问,让咨询师来决定是否回答你。尝试不要过滤和审查你自己。”

十二、他们没有所有问题的答案

“有时人们认为咨询师拥有特殊的能力来看到他们的内在世界,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种力量,“Bufka说。”我们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理解人类是怎样的生物,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是如何运作,我们能够运用这些来理解特定情形下的某个人。我们没有那种神奇的技能可以瞬间读懂你——咨询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十三、当心理咨询师一点也不轻松

每天跟数个来访者“见招拆招”,帮助他们从特异的创伤事件中恢复,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气馁的工作。“显然的是,一小时接一小时,日复一日地倾听那些困境之中的故事,然后晚上还得留着精力去回应自己的家庭,这是异常困难的,”Smith说。“这是一种挑战,但这当然是在可控制范围之内的。”“我们是职业的秘密守护者,”Howes说。“而隔不久,由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会有的。此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有值得信任的自己人可以说说话。”

十四、咨询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

“当咨询见效了,你携带着新的理解和新的处理问题方式离开咨询,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属于你,并在你人生余下的岁月里持续作用。”

“我只是喜欢人,”Smith谈道。“我喜欢去了解人,就是这么简单。我觉得人身上有无穷无尽有趣的地方。”

“每当我发现来访者的成长确实发生时,我都非常高兴,”Howes说。“我发现自己大笑的时间比过去以为的要更多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刘倩 定西市第一中学心理咨询室]

]]>
学生考后心理该如何调适?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21595 Thu, 18 Nov 2021 07:54:00 +0000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81/?p=21595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对于大家来说,世界上有三样东西要等好久才能到来:生日、寒假,暑假。世界上又有三样东西随时可能会到来: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最近你们陆陆续续经历了期中考试,而每次考试过后,结果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很多同学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如挫败、失落“这次又没考好”;愤怒、抱怨,“我当时要是能好好复习多背诵几遍就好了”;担心、羞愧,“又考砸了,别人会怎么看我呢”;负疚、茫然;焦虑、着急;烦躁、纠结,“我想要努力,可一进教室就烦”。

此时此刻,作为心理老师,有些话想对大家说:

一、情绪调整是首要

产生以上这些消极情绪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人之常情,不必过于克制,更不必把它当作洪水猛兽。但是不良情绪的产生与发展,又难免会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影响,因此首要是接纳情绪,及时合理地宣泄和转移情绪,帮助自己找回平和稳定的学习状态,从而应对新挑战。

1、适当地哭泣心理学家说,“有时候,眼泪是一剂良药;是不良情绪的宣泄。”

2、向朋友(包括长辈)倾诉向同龄人倾诉烦恼可以唤起情感的共鸣,但我建议大家也可适当地选择向一些年长的朋友倾诉,他们可以给你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如到操场上踢足球,甚至到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几嗓子宣泄一下等都会起到放松的效果。

4、写日记可以把考试结束后的所思所想记录在日记里,这是你在青春期心路历程上成长的见证。同时,也可以让你理清思路,认真地总结一下期中考试失败的原因。

二、正视结果与积极归因

一位哲人讲过:一个聪明人对于挫折、失败等事情,真正感到痛苦的时间只有一天,即发生事情的当天;第二天他就会针对事情发生的原因作自我反思,接下来就是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在我们周围不难发现:有些同学能够通过考试的成功不断鼓励自己,而有些同学考得很好却并不开心、心事重重;有些同学在考试不理想之后会一蹶不振,失去学习动力,而有些同学却能够积极寻找原因,及时调整策略,投入新的学习中。是什么造成这些差异?这还得从归因方式说起。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原因的知觉和判断,通俗地说,就是寻找行为结果的原因。心理学家们把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归纳为5种类型:

(1) 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但也有可能不失信心。

(4)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

(5)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可见,积极的归因方式催人奋进获得成功,消极的归因方式使人颓废甚至失败。

因此,为了激发后续学习的动力,要先从自己内部寻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寻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因素。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个性特征进行归因,比如:努力了但依然没能取得成功,可以从学习方法、复习策略等方面进行归因。

学会积极的归因方式并不意味着找出责任人,而是为了帮助我们从诸多影响学习的因素中,发现自己可以成长的部分,让我们不断进步。

三、有效行动和提升

当一群羚羊突然遭遇到猛兽的侵袭,它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奔跑,快速地奔跑!因为面对这种情境只有快速地奔跑才是摆脱危机的最有效行动。同样,当我们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应该怎么办呢?当然也是行动——有效地行动!为提高行动的有效性,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三个转向:

1、从重视考试结果转向关注努力过程重视结果,难免增加焦虑,从而影响信心,降低行动效率;而关注过程,则可控制焦虑,从而专注行动,能够对照目标,按计划而行。

2、从重视时间精力转向关注其他要素学习的努力程度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方法策略及时间精力等多种要素。而大多数同学所说的努力,仅仅是指自己付出了不少时间与 精力。其实,寄宿制管理模式的时间利用大都已达到极限,很难再有更大的改变空间。所以, 我们更应该从动机、状态、方法等要素中去实现突破与提升,这才是有效的行动。

3、从全面发力转向有的放矢

寻找短板弥补薄弱,包括对薄弱学科、薄弱环节、薄弱题型的重点突破、有效提升,做到精准发力、有的放矢。

正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无论结果如何,与其沉溺其中,不如重新出发,锁定目标、积极行动,昂首走向充满未知的未来之门。

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长远看待。同学们,你在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你现在还能记得吗?想来大部分同学都记不清了。

再设想一下,将来大学的你、走向社会的你,很可能也不记得现在的考试成绩了。

在我们的人生中,大部分的结果都不重要,持续的努力和成长才重要。当我们拿到考试成绩结果的时候,它已经过去了只不过是人生旅程上的一个新起点,何不把它当作契机,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呢?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永葆平常心,未来可期,一切皆有可能。

? ? ? ? ? ? ? ? ? ? ? ? ? ? ? ? ? [作者:刘倩 来源:定西市第一中学心理咨询室]

]]>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20765 Thu, 18 Nov 2021 07:32:00 +0000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81/?p=20765 ——致全体老师、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教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校园欺凌行为严重损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学校一直在严肃纪律、严格管理每一个孩子。近年来,我们很少有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但鉴于校园欺凌行为带有很大的隐蔽性,往往有学生被欺凌了却不敢报告老师和学校,最终对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此,迫切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深入了解自己孩子的思想动态、身体状况,共同防止、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一 、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都属于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更为严重且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严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

某些情况下,部分受欺凌者会发生变化,转化为欺凌者或者欺凌者的帮凶。对于目睹欺凌现象的旁观者来言,也往往会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或明哲守身以自保,或不自觉的加入欺凌行列。对于欺凌者来言,会造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最终步入犯罪歧途,走上不归路。

二、主要原因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

2、缺少关爱,心理灰暗。有些爸妈忙于生活,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

3、学生法制观念薄弱。

4、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

三 、主要表现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2486件3788人,提起公诉3494件5468人,罪名涉及故意伤害、抢劫、敲诈勒索、猥亵等。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校园欺凌已不仅是简单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

四、 警惕信号      

校园欺凌危害巨大,从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长远利益出发,迫切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朋友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防止、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在此,我们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

1.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

2.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塑造孩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

3.切忌打骂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除了伤害身体,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容易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

4.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尽量少饮酒、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沉迷于手机、网络,更不能带孩子到酒吧、KTV、麻将馆等娱乐场所,避免孩子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防范孩子沉迷网络,尤其是避免其接触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作品、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要防止孩子夜不归宿、饮酒、携带刀具等危险行为。

6.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7.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

8.加强法治教育。重点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9.细致观察,正确应对。根据调查,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伴随着较长的持续性和较强的隐蔽性。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波动。如有以下情形出现,请您充分考虑孩子遭受欺凌的可能性:一是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在温热天气里也经常穿着长袖衣裤,很可能是想遮掩伤痕。二是频繁丢失一些个人物品,如首饰、文具、玩具等,或者衣服、书包等物品总是有破损。三是回家时经常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鼻子的情绪,而且突然变得孤僻、怕生、特别依赖家长、不愿接触其他小伙伴。四是自伤、自残甚至是自杀倾向。五是不愿意上学,或者经常无故逃学、装病请假。六是频繁的失眠、噩梦、尿床,等等。

五、避免校园欺凌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并认真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谢谢你把这些告诉我。”

及时与校方沟通,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家长朋友们,

我们愿与您一道

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成长环境

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 ? ? ? ? ? ? ? ? ? ? ? ? ? ? ? ?[作者:刘倩 定西市第一中学心理咨询室]

]]>
高考进行时 | 特级教师20年经验总结:高考临场“八项注意”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21653 Mon, 25 May 2015 08:01:00 +0000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81/?p=21653 高考临近,考试临场需要把考试技巧和应试心理有机结合,使二者达到基本统一。根据20年组织考试的经验积累以及多年考试研究,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永和为考生们总结了考试临场需要“八项注意”。

      缓解考前紧张

      随着考试临近,考生心理趋于紧张,而且是越来越紧张;而在考生对号入座之后、卷子下发之前,当然会有一段查看入场情况、检验考生身份、核对考生信息、宣读考场纪律等环节,因此,许多考生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忐忑,有些考生甚至心跳快,脸涨红,手发抖。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提醒自己“不用紧张”,“不要紧张”,做深呼吸,看看窗外远方,或者掐掐虎口,按按太阳穴,准备文具,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规划考试时间

      考试检测,是考试时间、考试内容的辩证统一和完美结合,考试就是要通过时间和内容的考查决定学业水平的高低。因为平时的考试和练习组织者往往为了节省用纸,印制试卷时总是让字体小一些,行距小一些,页边小一些,因而试卷也就会小一些或者小许多,而正规考试试卷一般比较长,或者大一圈,或者多一页等,而考试内容一般不会增多。这时候应该先“打量”一下试卷,确认一下题量,最好不细看题目,并且本着适度“前紧后松”的原则规划考试时间,免得一边答卷一边担心,扰乱思维,影响发挥。      做好“克难”准备

      考试,特别是高考这一类正规考试,就是要求考生经历“攻坚克难”的过程,每一道题目就是一个程度不同的困难,就是一个曾经遇见或者可能从来没有遇见的问题,就要考查谁更有勇气和智慧去克服困难。命题一般的原则是难易有梯度,题型有创新,考题内容的选择和题型的变化凝聚着命题专家的心血与智慧,所以,猛一看试卷有陌生的感觉很正常,只要认真看一看,仔细想一想,耐心琢磨一下,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      认真依次答题

      试卷命制一般题目从易到难,形成一个适合的梯度,最后的题目往往最难,这样便于检测出学生真正的学业水平;因此,答题应该“先紧后松,依次答题”为好。因为有些题目看似难做,其实不然;有些题目看似容易,其实做不出来;所以会让我们“顾后”做不出,“瞻前”又来不及。平时基础较好的考生,就一题一题认真做下去,实在不会的再丢掉;平时基础不好的考生,则可以放弃明显不会的题目,依次解答会做的题目。尽量避免专找“会做”的题目做,出现“做着这一题,想着那一题;做做这一题,再做做那一题”的现象,反而影响正常发挥。      排除其他影响

      正规考试过程中往往有许多干扰,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干扰并力求排除,我们可能正常发挥。一是答题时有些考生喜欢“观敌料阵”,则往往是自己吓了自己。当你看看别人答题的时候,一定是所有人都在奋笔疾书,只听“嚓嚓”书写的声音,于是自己非常着急,因为自己用了许多时间进行了思考。其实,当别人看你的时候,也发现你和大家都在“嚓嚓”地奋笔疾书。二是当听见别人翻试卷的声音的时候,许多考生就会紧张:他居然已经做到下一页了?其实,许多人是因为不会做而做到下一页,或者先翻看后面。只要我们规划好时间,就无须紧张。      避免麻木紧张

      有些考生考试时十分紧张,紧张到连自己都没有察觉,也就是说考生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紧张。这样的考生会在这样的潜意识下不由自主地一题一题做下去,至于做得正确与否则不在思考之列。潜意识紧张容易造成思考不深入,出现许许多多的因为“不细心”而造成的错误、失误,许多“不细心”“马虎”“粗心大意”等问题,恰恰是因为潜意识紧张造成的,而我们常常误以为是“习惯不好”。因而,考生应该不断检查自己和提醒自己:我紧张了没有?我不要紧张!还要提醒自己,这个题目就这么简单?会不会还有其他问题没有看出来?自我提醒是非常必要的考试心理。      最后时间再规划

      一般考试,最后15分钟会有一次提醒,提醒考生抓紧时间,而提醒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是告诉你剩下时间有限,你需要重新规划。最后的提醒就是要你合理利用最后15分钟,这个时候考生应该重新规划考试时间,如果所剩题目不多,可以按部就班做下去;如果所剩题目较多,按照正常进度做不完,那就应该重新选择答题重点。15分钟一般相当于整个考试时间的十分之一,还能做一些题目,是做最后的难题,还是回头做“存疑”的题目,还是检查试卷,考生应该做出选择。用好最后两分钟

      “坚持最后5分钟”是战争的关键,用好最后两分钟则也许就是考试的关键。最后两分钟考生还可以做下列重要的事情。一是作文要写完。作文不怕短,就怕没写完;短了要扣分,没完是失误;实在不行,考生可以给作文加一句话结尾,以表示作业写完了。二是检查答题卡。看看答题卡有没有填涂,填涂有没有问题,填涂是不是很清楚,这个时候还可以补救。三是再看“不死心”的题目。在以上两项工作检查结束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再看答题时没有想起来却又“不死心”的题目,也许,这时候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文 | 刘永和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
高考倒计时73天:考生面对倒计时应学在当下泰然处之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p=21713 Wed, 26 Mar 2014 08:04:00 +0000 http://zhuhai.garrulousreasoning.cn:81/?p=21713 如今,离高考73天,倒计时的数字在许多地方标识着,数字越来越小,时间越来越近。有考生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学习就要高考了!”其实,每年我们都在倒计时,只要考生泰然处之,数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珍惜时间,学在当下。

倒计时既然是每届高考生必然会面对的数字,本届考生也不必刻意逃避。数字的减小让我们学着反思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的消逝让我们学着珍惜。时间可以让所有的难堪、无奈、苦涩都成为过去,时间可以让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变成礼物。别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与埋怨中,现在不要,以后也不要。我们要感谢时间,感谢时间让我们有这样的经历,感受彼岸临近前的期许、感受航行中的酸甜苦辣。这一切,都让我们愈加珍惜。

其实,倒计时只是一个时间标志,准备高考的过程才是考生留给自己的人生财富。渐渐变小的数字不必每天挂在嘴边,可每天的付出与收获要心知肚明。数着时间只能给自己徒增压力,做好该做的事情才是面对高考的最好方式。上课、考试、写作业、睡觉、舒缓情绪……无论做什么,都要让自己每一天过得充实、有意义。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去进取,我们学到的除了知识,还有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

]]>
许昌市| 龙口市| 南投县| 阳春市| 新绛县| 肥东县| 乌拉特后旗| 平泉县| 格尔木市| 邓州市|